中美周日(4月18日)發表聯合聲明,兩國同意在今年年底啟動新一輪國際談判之前,提出更強有力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
聯合聲明稱:“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與其他國家一道解決氣候危機?!眱蓢€同意討論具體的減排行動,包括儲能,碳捕獲和氫能發展。中國已經承諾采取更多行動,以實現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
清潔能源替代煤炭可節省1.6萬億美元
中美雙方還承諾繼續作出努力,包括在《巴黎協定》框架下21世紀20年代采取提高力度的強化行動,并合作識別和應對相關挑戰與機遇?!栋屠鑵f定》致力于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內,并努力限制在1.5℃之內。
全球氣候談判定于今年11月1日至12日在格拉斯哥舉行。兩國計劃在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之前,制定各自旨在實現碳中和、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長期戰略,并盡可能擴大國際投融資支持發展中國家從高碳化石能源向綠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轉型。
為此,中美將繼續討論21世紀20年代的具體減排行動,包括制定工業和電力領域脫碳的政策、措施與技術,包括通過循環經濟、儲能和電網可靠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綠色氫能,并增加部署可再生能源、綠色和氣候韌性農業、節能建筑、綠色低碳交通等。
根據周四英國氣候數據提供商TransitionZero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如果中國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在本世紀末之前其燃煤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減少一半。目前中國煤炭在發電領域仍然占近70%。
報告還估計,通過用清潔能源取代大部分燃煤電廠,中國可節省1.6萬億美元。TransitionZero聯合總監馬修·格雷(Matthew Gray)表示:“即便不考慮氣候變化的因素,中國如果使用零碳解決方案來替代燃煤電廠,那么將會節省資金?!痹谑奈逡巹澲?,中國已經承諾將繼續促進清潔并高效地利用煤炭。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在近日發布的一份《中美氣候合作新議程》的文件中寫道:“中美在促進全球經濟結構轉向更清潔、低碳和有效的模式上有著共同利益,從應對氣候變化而帶來的能源創新挑戰來看,清潔能源在中美兩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會逐步提高,且增速會超過其他能源?!?/span>
根據國際能源署和BP的統計數據,2019年,中美兩國分別占全球能源消費25%和16%,中美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和核能在內的新能源消費總量分別為20.05艾焦耳和13.69 艾焦耳,占年燃料消耗總額的15.4% 和16.3%。中美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兩國低碳生產力和競爭力,中國低碳產品也能大大降低美國市場的可再生能源產品價格。
在美國,政府也正在通過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挑戰。本月初,拜登政府宣布對美國基礎設施進行一項2萬億美元的投資,并通過對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技術的改造,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挑戰。
根據投資公司雷蒙德詹姆斯(Raymond James)的估計,在這項2萬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中,用于應對氣候挑戰相關領域的投資占比約三分之一,超過6000億美元。
在這項計劃中,美國政府將斥資數千億美元用于擴大電動汽車市場規模,此外包括碳捕獲與碳封存、先進核能和氫能在內的示范性新興能源技術的項目也將獲得150億美元資助。拜登政府的一攬子基礎設施投資計劃還提議為風能和太陽能項目開發商爭取主要稅收抵免額延長十年的措施。
中美新能源技術合作前景廣闊
當前拜登氣候計劃以全球氣候治理領導和美國綠色經濟復興為核心,面臨產業結構、基礎設施投資、新興關鍵資源、市場需求等瓶頸有賴于中方合作參與。中國政府提出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也有賴于國內綠色經濟發展提速和參與引領國際氣候治理,在清潔交通、氫能、儲能技術等領域需要美方開放技術合作限制。
由此可見,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合作的潛力巨大。中國發改委官員在上周召集美國企業的圓桌會談上表示,愿意就包括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等方面與美國企業展開對話,并強調中美兩國企業在電動汽車、碳中和以及數字經濟方面開展合作的潛力巨大。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報告指出,兩國應重視在氣候適應能力、低碳技術、碳中和等新領域的具體合作和知識產權保護,形成低碳領域的競爭性合作伙伴,并且密切關注美國低碳產業對華知識產權、政府扶持、不正當競爭等方面的疑慮,建立中美低碳知識產權合作機制,為中美低碳產業發展共同培育良好的知識產權等制度環境。
報告還稱:“技術合作是走出氣候挑戰深淵的出路?!敝忻涝诟叨思夹g上仍存在差距,未來兩國可在稀土、鋰礦石等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基礎材料領域,建立關鍵礦產可持續發展聯合工作組。此外,建議中國可借鑒特斯拉模式,聚焦碳匯、碳捕獲等減排技術的應用,支持國內外碳密集、碳敏感行業實現“棄碳”,以正和的雙邊碳循環經濟打破雙方戰略競爭的態勢。
去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 3車型量產實現飛躍,產能增至年產25萬輛的水平。特斯拉方面稱,將繼續在中國拓展足跡,去年以來,特斯拉已經在山東的濰坊和臨沂等城市設立了多個特斯拉中心。該公司在上海的充電樁工廠也已經正式投產,充電網絡將繼續擴大到更多城市。
在國際氣候金融機制方面,中美也擁有廣闊的合作前景。為拓寬投資渠道,通過綠色金融激勵低碳技術創新,2020年7月,中國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成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基金首期總規模達885億元人民幣。
美國重建新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正在為中國增加對美民用基礎設施投資創造機遇。在疫情后的美國經濟恢復中,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氣候基金在內的多種綠色金融手段將成為拜登政府推動清潔能源吸收外部投資的重要來源,而中國對綠色金融的重視恰可填補這一資金缺口。
此外,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美國企業都在探索通過碳排放項目為投資人帶來財務回報。上周五,蘋果公司宣布與保護國際基金會和高盛共同發起一支規模2億美元的基金Restore Fund,投資于森林保護項目,旨在每年從大氣中清除至少100萬噸二氧化碳,這相當于超過20萬輛乘用車使用的燃料用量,同時也展示了一個有助于擴大森林恢復投資規模的可行財務模型。
蘋果公司負責環境、政策與社會事務副總裁Lisa Jackson表示:“通過設立一支既能產生財務收益又能產生真實、可衡量碳影響的基金,能夠推動未來更深遠的變革,鼓勵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碳清除投資?!?/span>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