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技術團隊通過近20年不懈努力,開發出的“液態陽光”技術,不但可以將太陽能以穩定化合物的形式儲存并利用,還從根本上,解決了氫能的存儲與運輸。尤其是,“液態陽光制甲醇”技術已經到了產業化規?;A段。
4月11日,中國科學院李燦院士一行來到億利總部,與億利董事尹鋮國及億利潔能執行董事王瑞豐、總經理王鐘濤等公司高層領導,圍繞光伏發電、氫能消納、綠氫制甲醇等技術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一致認為,億利潔能在庫布其光伏治沙布局是“液態陽光甲醇”的最佳應用場景。
王瑞峰說,近年來,億利潔能依托億利集團治沙獲得的土地資源優勢、沙漠光照時長優勢和豐富的吉瓦級生態光伏發電運維管理經驗、近十億立方級氫氣制造應用場景,積極推進建設以光伏治沙發電、氫產業消納+電力外送為核心的“治沙、光伏、制氫、儲能、防護林與經濟作物種植、源網荷儲”六位一體的立體生態新能源產業。目前,公司在庫布其沙漠已建成吉瓦級光伏治沙發電站,正在運營的兩個煤基多聯產新材料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園,完全滿足“液態陽光”技術落地的應用場景。若“液態陽光”在億利潔能工業園區落地,將成為一次性解決光伏消納、碳排放、綠氫生產等國家重大關切問題的示范性工程。同時,傳統化工產業也將從碳排放大戶將轉為碳中和、碳減排的貢獻者。
李燦說,太陽能制氫所得的綠氫,被認為是未來氫能的主要獲取方式。但其痛點就是氫在運輸和存儲方面的技術還不成熟。在這方面,“液態陽光”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之所以選擇“液態陽光制甲醇”,是因為這種生產方式,可以把氫能大部分保存下來,是非常好的儲能分子。從儲能的量來講,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每噸氫氣儲量是三萬三千度電,然后從二氧化碳到甲醇,每噸甲醇儲八千度電,儲能效果很好。而甲醇本身就是優良燃料,可以作為汽油使用,這又直接推動了甲醇汽車的應用。
李燦認為,億利開展的光伏治沙是目前發展太陽能與沙漠土地修復相結合的最佳手段,但是由于我國解決西電東輸的辦法是建設超長的特高壓輸電線路,面臨成本高等問題。近些年興起的電解水制氫技術,也面臨著氫能儲存、運輸和加注等許多難題。如果億利潔能采用“液態陽光制甲醇”技術,光伏治沙所發電力用于電解水制氫,之后進行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整個過程是從水中得到氫,二氧化碳從工業上復制,水和二氧化碳在陽光作用下生成甲醇。這個過程就是自然光合作用的翻版。不但解決了大規模高效光伏電解水制氫和高效高選擇性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兩大難題,實現了二氧化碳99%轉化到甲醇中去。而且,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作為新的儲能形式,既可以解決可再生資源間歇性的問題,又解決了棄風、棄光、棄水的問題,還可以開辟除特高壓輸電之外的另外一種規?;斔湍茉吹耐緩?。如果把可再生資源的發電大量轉化成液態陽光甲醇,代替汽油、柴油可以達到減排十億噸二氧化碳的規模,一方面大大緩解我國石油進口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對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做出直接的貢獻。
如果“液態陽光”技術落地庫布其,高效地將太陽能轉化為人類可用可儲存的能源,不但會成倍放大光伏治沙效能,有效解決了氫能的產出和利用問題;而且,還將有效破解太陽能發展、不穩定電源與就地消納的雙重矛盾。為我國在西部沙漠地區開展光伏治沙提供了樣板,為“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做出示范,進一步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